信息检索:   
你现在的位置:
网站首页 > 安全学堂 > 初中 > 心理健康

师生关系

发布时间:2011-06-20来源: 本站 阅读: 【字体: 关闭

师生关系

博士开讲

  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,由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降低,青春期的少年不像儿童时期那样对教师惟命是从,开始反抗教师的管教,师生之间的摩擦增多,关系紧张,有些学生对教师产生失望惆怅,甚至厌烦心理,看不到老师身上的优点,使师生关系出现不和谐。

    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。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,相互作用来实现的。所以,师生交往在学校内部的人际交往中居核心地位,起主导作用。良好的师生交往。可以促进师生健康心理的发展,反之,会给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情感交流带来不利的影响。因此,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。

   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能很好的和老师相处,到底是为什么呢?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

    1、得不到老师的重视

    有些青少年自认为能力很强,可是却没有得到老师相应的重视,不但没有让他当班干部,甚至课堂上也很少提问他,这样无形中心理就会有很大的落差。

    2、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

    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、过于严厉。受到太多、太严厉批评的学生,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,愉快的心理体验,造成感情上的隔阂。

    3、偏科

    很多学生都有偏科现象,他们对某刻的学习缺乏兴趣,成绩不好,即使老师没有对他进行批评、责备,他们也会认为老师不会喜欢自己,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。

    4、被老师冤枉过

    老师教育、批评学生时,难免出现错误,有的孩子被冤枉了,自己没有及时的向老师解释清楚,老师因为一时疏忽,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失误,造成学生耿耿于怀,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,与老师感情疏远。

    一般来说,学生惧怕老师是因为不能忍受老师对自己冷淡地态度,或不能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批评而与老师产生的一种抵触情绪,而这种负面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,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专家支招

    良好师生关系能对教育效果产生调节作用。比如,教师良好的情绪使学生振奋精神,不良的情绪会使学生感到压抑,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。同时,学生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情绪。因此,师生之间应建立起相互了解、信任、友好的关系,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。那么应该怎么做呢?

    1、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

    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、自由的发表意见的心理氛围,使孩子毫不隐瞒地讲清楚老师批评自己的原因,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接受批评时的心情,家长一方面要认真听取孩子对事情的全部经过的陈诉,以及孩子对老师批评和处理意见的看法。另一方面要冷静分析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,并采取适宜的方法予以解决。
    2
、积极配合好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

   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,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,这对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、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是及其重要的,只有家长与老师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,才能步调一致、有的放矢地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合理的需要,并施以有效的教育,使孩子的老师的教育中体会受教育的愉快。  

    同时,要让孩子懂得,对老师的尊重并不等于认为老师说的都对,对老师有意见就应该向老师提出来,只是需要讲究一些策略,最好是在事后找老师谈心,说明实情,消除误会。

    3、培养孩子的“同理心”

    “同理心”即人的心理具有的识别他人的情绪,并对其作出适当响应的一种能力,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,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,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,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。切记在没搞清楚事实真相之前尊敬老师,尊重老师的劳动;另一方面,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,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。心理学研究发现,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。其实,根本不能存在没有缺点的人。

    4、培养孩子养成勤学好问,虚心求教的好习惯

    老师的学问、阅历、专业水平都是高于学生的,所以要向教师虚心求教,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学生受益,还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,无形中缩短了和老师的距离,每个教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。其实,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间交往的第一步。

    师生交往是一门艺术。要向把握好师生交往的艺术,就必须审时度势,见微知著,这样才能促使师生关系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,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  ------来源: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,教育部《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解析》学生读

附件:

上一条信息: 失败综合症

下一条信息: 逃脱偏科

【返回列表】

评论内容:
验证码:  
      [Ctrl+Enter]
?